GB/T 31095-2014 地震情况下的电梯要求
- 发表时间:2023-01-10
- 来源:共立消防
- 人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永久安装在符合GB 50011-2010建筑物中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地震情况下的特殊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GB 7588-2003和GB 21240-2007的附加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安装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同时也可作为提高在用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安全性的依据。
本标准不适用于表A.1所定义的抗震电梯等级为0级的电梯。
本标准不涉及地震造成的其他风险,例如火灾、洪水或爆炸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15706-2012 机械安全 设计通则 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ISO 12100:2010,IDT)
GB 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21240-2007 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22562-2008 电梯T型导轨(ISO 7465:2007,IDT)
GB 26465-2011 消防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7588、GB 2124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勾挂点 snag point
导轨支架、导轨压板螺栓、导轨连接板、感应板或类似装置与柔性元件(如绳、链或随行电缆等)可能发生勾挂的位置。
3.2
设计加速度 design acceleration
PD
用于计算地震发生时作用于电梯系统上的力(力矩)的水平加速度,其计算参见附录B。
3.3
抗震电梯等级 seismic lift categories
根据设计加速度(aa),将抗震电梯分成不同的等级。
注:表A.1给出了抗震电梯等级。
3.4
P波 primary wave
地震产生的一种压缩纵波,也称为初至波。
注:非破坏性的P波比起破坏性的S波能更快地穿过地壳,通过探测P波就有可能发出地震预警,预警时间取决于P波与其他破坏性波到达的时间差。
3.5
S波 secondary wave
地震产生的一种剪切横波。
注:不同于面波,S波穿过地壳内部,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S波是破坏性波,迟于P波到达。
3.6
地震触发阈值 seismic trigger level
触发S波地震探测系统的地震加速度。
3.7
地震运行模式 seismic mode
探测到地震触发阈值后,电梯运行的特殊模式。
3.8
地震待机模式 seismic stand-by mode
探测到P波后,未触发S波地震探测系统时电梯运行的特殊模式。
注:地震待机模式参见附录C。
3.9
正常模式 normal mode
除了地震运行模式和地震待机模式外,电梯所处的运行模式。
3.10
保持装置 retaining devices
可靠固定在轿厢或对重(或平衡重)架的结构件上,地震时使轿厢或对重(或平衡重)架保持在导轨上的机械装置。
3.11
伸缩缝 expansion joint
为了安全地吸收各种建筑材料的热膨胀和收缩、吸收振动、允许地面沉降或地震引起的移动而设计的一个组件。
4 重大危险列表
本章包含所有重大危险、危险状态和事件;对于涉及本标准包含的这些危害、危险情况和事件的这类电梯,按照风险评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别,要求采取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措施/行动(参见表1)。
表1 重大危险列表
序号 | 重大危险 | 相关条款 |
1 | 加速度、减速度 | 5.4.1,5.5,5.8.2 |
有角的部件 | 5.2 | |
运动部件向固定部件移动的通道 | 5.4.2,5.5 | |
机器的移动 | 5.3,5.9 | |
运动部件 | 5.4.1,5.4.3 | |
旋转部件 | 5.6.1,5.6.2,5.9 | |
2 | 电源故障 | 5.10.2,5.10.3.6 |
表1(续)
序号 | 重大危险 | 相关条款 |
8 | 人为因素 | 第6章,第7章 |
9 | 污染 | 5.7,5.9 |
控制回路故障 | 5.10.3.4,5.10.3.6 | |
注:“序号”和“重大危险”源自GB/T 15706-2012的附录B。 |
5 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施
5.1 通则
适用于本标准的电梯应符合本章的相关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施。此外,对于本标准未涉及的相关非重大危险,应根据GB/T 15706的原则设计。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下列要求适用于抗震电梯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电梯。
5.2 电梯井道
为了防止悬挂钢丝绳、限速器钢丝绳、随行电缆、补偿绳和补偿链在井道内晃动时与固定设备、勾挂点(如由支架、地坎、装置或安装在电梯井道中的其他设备形成的突出物)产生勾挂,应根据表2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图1所示。
表2 勾挂点的防护
井道高度 | 与勾挂点的水平距离 | 防护对象 | 防护措施 | 设置范围 |
≤20m | 建筑物的晃动(变形)很小,不必采取措施 | |||
>20m且 ≤60m | <900mm | 随行电缆 | 采取防护措施,例如在靠近随行电缆侧的导轨支架边角处或其他勾挂点设置一根防护线。 [示例见图1b)、f)、g)] | 随行电缆的任何部分离勾挂点的距离小于900mm的任何位置 |
<750mm | 补偿链、补偿绳、对重限速器绳 | 采取防护措施,例如导轨支架边角处或其他勾挂点设置一根防护线。 [示例见图1f)、g)] | 有补偿链、补偿绳或对重限速器绳时,整个行程 | |
<500mm | 轿厢限速器绳、选层器钢带 | 设置导向件和防护装置,或采用防护线。 [示例见图1c)、d)、e)] | 整个行程 | |
<300mm | 悬挂绳 | 设置导向件和防护装置,或采用防护线。 [示例见图1f)、g)] | 整个行程 | |
>60m | 无论水平距离如何,需防护所有勾 挂点 | 随行电缆、补偿链、补偿绳、对重限速器绳、轿厢限速器绳、选层器钢带、悬挂绳 | 同上述防护对象对应的防护措施。 [示例见图1b)、c)、d)、e)、f)、g)、h)] | 整个行程 |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
-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IG-541灭火系统采用的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大气层中的氮气(N2)、氩气(Ar)和二氧化碳(CO2)三种气体分别以52%、40%、8%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灭火剂
-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由瓶架、灭火剂瓶组、泄漏检测装置、容器阀、金属软管、单向阀(灭火剂管)、集流管、安全泄漏装置、选择阀、信号反馈装置、灭火剂输送管、喷嘴、驱动气体瓶组、电磁驱动
-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能的灭火设备,其灭火剂HFC—ea是一种无色、无味、低毒性、绝缘性好、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对大气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为零,是卤代烷1211、130
-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